城市一路发展过来,棚改政策曾经帮了大忙。2008 到 2019 年这十几年,全国一共开工了约 1.1 亿套棚改房,其中六成左右都是直接给钱的安置方式。这事儿确实让不少人住得更舒服了,城市面貌也新鲜了不少。不过时间一长,棚改藏着的问题也慢慢冒了出来。不再棚改,是因为棚改的弊端显现出来——(1)投资热潮搅乱了市场棚改直接给钱的方式,让不少拆迁户手里一下子多了好多现金。这些钱哗哗流进房地产市场,就掀起了一股投资热。好多人拿着补偿款买了一套又一套房,盼着能靠这个让钱变多。这在一些城市直接让房价短期内涨得离谱,好好的市场供需平衡都被打破了。有些原本房价挺稳的三四线城市,就因为棚改给钱,房价涨得没边儿,根本不是当地经济和老百姓收入能撑住的。比如有的城市,棚改最火的时候,房价一年就涨了三成多红牛配资,炒房的人囤了一堆房,普通想买套房的人压力陡增,市场里不少投机购房者。
(2)还影响了社会安稳棚改推进的时候,因为钱太多、利益分起来太复杂,不少不合规矩的事儿就冒出来了。有些地方为了政绩或者多赚点钱,扩张棚改的范围,把不该拆的房子也划进去了;还有些地方拆迁时,为了省钱或者图快,直接硬拆甚至用暴力,把居民的正当权益都给侵犯了。这些事儿引出来不少矛盾,老百姓上访的情况都有,搞得社会都不安稳。就像有报道说,某个地方因为硬拆,居民和拆迁的人吵得不可开交,闹得特别难堪。(3)贫富差距也拉大了棚改的时候,补偿标准不一样,有些地方给得特别多,不少拆迁户一下子就成了“暴发户”。可那些没赶上棚改的普通人,尤其是收入不高的,还是愁着没房子住,想改善居住条件难上加难。这一来,富的更富、穷的更穷,大家心里肯定不舒坦。比如在有些城市,拆迁户拿补偿款买好几套房,资产噌噌往上涨;旁边那些上班的,却得为一套房背上几十年的房贷,日子过得紧紧巴巴。
老房子如何处理,有了新规矩:既然棚改问题不少,国家就给老房子的处理定了新规矩。住建部说了14 个字:“严控大拆大建”“收缩棚改规模”。这意思就是,城市更新的路子要变了。以前那种大拆大建的棚改会越来越少,以后更看重城市能一直好好发展下去,资源也得用在点子上。“严控大拆大建” 就是说,更新城市的时候别瞎拆房子,得好好看看这房子还有没有用、有没有历史价值,尽量修修改改让它更好用。“收缩棚改规模” 就是说,棚改项目不能瞎搞,钱和精力得用在那些真的需要改的地方,改就得改到点子上。以后棚改会咋样:2024 年底,住建部门发的《城市更新行动实施指南》里说得明明白白,坚决防止大拆大建” 的原则,转而倡导 “保留改造” 与 “拆除重建” 并举的差异化策略。意思是坚决不让大拆大建了,改成“该留的修修、该拆的重建” 两条腿走路。这么一来,那些房龄超 20 年的老房子,以后的处理办法会更灵活、更细致。
为什么不拆了,主要还是修修补补接着用:大部分房子只要结构结实、还能用,就主要靠修修补补来改善。比如把外墙刷新一下,屋里结构调得合理点,水电煤气这些设备换换新的,住着就舒服多了。给老小区装电梯,老人出门就方便了;规划一些停车位,大人方便了,小孩子骑车更安全;把水电暖的管子换了,能用更少的能源;多弄点绿化和小孩子能一起玩的地方,生活环境就更好了。好多城市已经这么干了,效果还真不错。有些七八层的老楼装了电梯,不光住着方便多了,房子也更值钱了;小区重新弄了绿化和休息区,住在里头的人心里都美滋滋的。预制板房咋改:预制板房因为本身结构的问题,确实有点安全隐患,以后城市更新时肯定会重点盯着改。但这不是简单说拆就拆、说留就留的事儿,是城市慢慢变好必须走的一步。那些年头不太长、结构还稳当的预制板房,可以加固一下、修一修,让它更安全、更能抗地震。要是房子太老了、危险系数太高,可能就会根据城市规划拆了重盖。拆的时候也会好好安排居民的住处或者给租房补贴,保证大家的利益不受损。以后,随着城市更新一步步推进,那些超20 年的老房子,要么修修接着用,要么拆了盖新的,总之会有合适的安排,让城市空间更合理,大家住得更舒心。而棚改那种大拆大建的日子,也慢慢成了过去式。
瑞和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